细菌性痢疾怎么办?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
2018年04月17日 06:58
细菌性痢疾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患上细菌性痢疾的人并不少。也正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所以需要更加注意细菌性痢疾疾病,以防患上此种疾病。
细菌性痢疾也称为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当痢疾杆菌经过人体的消化道,使人体受到感染后,会引起人的结肠粘膜出现炎症和溃疡情况,并且进一步释放出毒素进入人的血液中,这样会使人出现全身发热、腹痛腹泻,甚至全身毒血症的症状,情况严重的人还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会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主要以夏天和秋天为主。在中国,儿童和青壮年是患上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人群。
那么如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细菌性痢疾一般在人体内有三天左右的潜伏期,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两种。
如果患上的是急性菌痢,主要会出现全身中毒和消化道症状,比如害怕寒冷、浑身发热达到39℃以上、浑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疼痛、便次频繁甚至失禁情况。如果患上是慢性菌痢,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两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能会存在部分息肉,溃疡愈合后会留疤痕,会导致人的肠道变得狭窄。
那患上细菌性痢疾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第一,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患病期间内只能吃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不能吃生冷、油腻甚至刺激性食物。第二,患者应该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果患者体内严重缺水,又不能直接从口中摄入时,应该通过静脉进行补液。第三,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情况,要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出现高热(一般超过38.5°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第四,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顺畅。第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应该选择不同的抗菌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