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炳堂 / 主任医师 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三级
常见儿内科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所致的哮喘、慢性咳嗽、婴幼儿牛...
头颅血肿,也称为骨膜下血肿,通常位于一侧或两侧的顶骨。局部皮肤没有肿胀和变色。由于骨膜下出血缓慢,出生后数小时或出生后几天血肿明显。出生后一周达到最大范围,然后逐渐吸收。头颅血肿的边界清晰,不要越过骨缝,有波动感,感觉里面好像有液体。出生时可发现头皮水肿(产瘤),边界不清,压软凹陷,无波动,局部皮肤可红色或紫色。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无需特殊治疗,头颅血肿可自行吸收。出血较多导致贫血者可适当补血治疗。如果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就需要蓝光治疗。尽量不吸血肿,以免感染。如果两个月后头颅血肿仍然较大,可以通过手术清除。分娩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可防止新生儿出血引起的头颅血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