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健 / 主任医师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这种虫子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隐翅虫身体各段都含有毒素,当其停留在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即可释放出强酸性毒液,pH值为1~2,接触皮肤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隐翅虫皮炎,多见于夏季,皮疹具有特征性,呈现条状、斑片状的水肿性红斑,上面有针尖大的丘疹、水疱或脓疱。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病人自觉灼痛。 接触隐翅虫及其毒液后,或在发生皮炎的早期用肥皂水清洗,或涂以10%~20%氨水,可以中和毒素,减轻炎症。较严重者建议尽快去医院找医生诊断清楚,开药处理。局部可外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亦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病情严重者,还得酌情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 该病病程1周左右,痊愈后局部会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1~2个月后会自然消去。 预防上,注意消除居所周围的昆虫滋生地,居室安装防虫的纱门纱窗;避免直接在躯体上拍打虫体,接触部位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