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医生  >  母乳性黄疸  >  文章内容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2017年11月22日 16:22

举报

  宝宝出现黄疸的几率对于新生儿来说还是很大的,算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生理性的黄疸的话,2-3周就可以自行恢复。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在治疗上相较而言就复杂一些。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有哪些症状?

  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被医生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大部分都不需要太担心,也不需要常规停母乳,如果黄疸确实重的,可以暂停母乳,在临床上真正遇到母乳性黄疸需要蓝光照射治疗的还是少数。家长需要克服的是焦急心里,只要孩子吃、睡、体重增长都正常,就不要太担心,一般2-3个月就自然而然消退了。

  以上就是关于母乳性黄疸都有哪些症状的相关内容介绍,在这里需要提醒广大的家长孩子得病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家长的慌乱,所以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好心态。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