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医生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内容

2022年07月14日 06:11

尿白蛋白测定有什么意义?

专家回答

赵益业 /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一般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会偶然出现一过性的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的持续出现标志着肾脏功能受到了损害,并表现为异常渗漏蛋白质。临床上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常会因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脏血管发生病变,并最终使肾小球滤过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渗漏到尿中,因此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累及肾脏的最早期和最重要的临床证据。 微量白蛋白增高还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并不复杂,测定尿白蛋白排泄最好留取24小时尿,因为随着机体的活动变化,尿白蛋白排泄并非持续和均匀,且最好间隔一段时间重复,以除外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泌尿系感染等。1~6个月内收集3次24小时尿标本,其中2次尿白蛋白在30~300毫克/天就可以确定有持续性白蛋白尿,表明患者已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毫克/天时,称临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规尿检可出现蛋白尿,此时病变已非早期,随病变发展尿蛋白量较多,可达500毫克/天(约相当于“4+”),每日丢失蛋白质在3g以上(正常人<30毫克/天),常引起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征。许多糖尿病病人都是由于没有提早进行尿白蛋白检查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和肾脏衰竭。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已经推荐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及以后的每年常规检查中筛查尿微量白蛋白。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