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医生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内容

2022年07月14日 06:1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有什么意义

专家回答

赵益业 /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

  通常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来监测糖尿病病情指导治疗,但血糖波动大的只测定1~2次瞬间血糖,不能说明较长一段时间病情的全貌,这给合理制订治疗方案带来了一定困难,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弥补了这一不足。血糖是通过弥散方式进入细胞内的,无需胰岛素参与。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  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则1~2月前的血糖平均水平约增高1.5 mm0l/L,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1.5等于近两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也可用公式计算,平均血糖(单位:毫克/分升)=37×(糖化血红蛋白-4.55)。如糖化血红蛋白为12%,则近两个月的空腹血糖=37×(12-4.55)=276毫克/分升,也就是15.2 mm0l/L。此计算法只适用于空腹血糖高的病人血糖预测。  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有紧密的关联。据英国剑桥医学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率在男性患者中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而且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无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4%~6.2%,要求控制在7.0%以下,若大于12.6%则易发生慢性并发症。它除了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外,还对下列病情有指导意义:  (1)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若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昏迷。  (2)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病人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3)对妊娠糖尿病仅测定血糖是不够的,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使其保持在8%以下。如此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  (4)指导治疗:如已测定了某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上述公式推算出平均血糖的值,再用推算值与同时测定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如糖化血红蛋白为8%,空腹血糖预测值应为7.1 mm0l/L,若空腹血糖高于7.1 mm0l/L许多,表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调整治疗方案。反之,若糖化血红蛋白仍为8%,但空腹血糖低于7.1 mm0l/L许多,甚至正常,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治疗方案不变。由此看来,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如条件许可,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2次HbA1c,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1次HbA1c。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