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医生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  内容

2022年07月14日 06:24

为什么高血压服药时间须分型?

专家回答

刘丰 / 主任医师 教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

  患有高血压病,虽然坚持服用降压药但血压仍有所波动,这种情况不排除与服药时间不对有关。高血压有“勺型”高血压与“非勺型”高血压之分,二者的规律与特点有所不同。服药时间要根据这两种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才能避免因服药而出现的血压波动,取得良好效果。“勺型”高血压是指血压的增高与昼夜变化形成了一定规律的高血压类型,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属于此型。这一类型高血压的血压变化规律是:  在24小时内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升夜降规律,从清晨起,血压开始逐渐增高,在上午7~9点时呈现一日中的血压最高峰值,之后稍下降,在下午5时左右又出现一个较小的血压峰值,之后血压缓慢下降,直到午夜至凌晨的2~3点时,血压降至一日中的最低谷状态。依照这种“两峰一谷”规律画出的曲线类似勺状,故将具有这一规律,且夜间血压均值与日间血压均值相比大于10%者,称为“勺型”高血压。  病人在血压达高峰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易发生脑出血,故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在日间,尤其是清晨,即所谓“晨峰现象”,这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段;而血压最低时,又易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或冠脉血栓,故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在夜间。因此,“两峰一谷”的时段属高血压病人的潜在危险期。与“勺型”高血压不同,有小部分病人血压不具有以上规律波动的变化特点,即昼夜血压相差小于10%,称为“非勺型”高血压。其中有些人夜间血压不降(甚至比日间血压更高),称“反勺型”高血压。这种现象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比日间高血压危害更大。此外,尚有“超勺型”等。“超勺型”高血压是指夜间血压显著降低,与日间均压相差大于20%。  病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自己的24小时血压,以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类型,适当调整用药时间,从而使血压降到理想范围并维持在稳定状态。病人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对有效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如果表现为“勺型”高血压者,病人所用降压药应主要在清晨起床后服用。尤其是1日服1次,能够24小时控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应在清晨7时左右服药,这样既可以控制上午升高的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又不至于引起夜间血压过低。如果服用的降压药为中短效的,要注意最后一次服药时间不能太迟,应在下午5~6点时服用。清晨血压特别高者,醒后应空腹即刻服药,并注意起床动作宜慢,活动量宜小,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的活动量。“非勺型”高血压病人,服药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要在血压出现高峰前的1~2小时服药。“反勺型”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必要时,也可在晚间或睡前加服一次长效药物。对于“超勺型”者,由于夜间血压低,应避免晚上服用降压药。  总之,对高血压病人来说,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高血压类型,并根据自己血压的节律性向医生咨询,确定服药时间,对有效、平稳地控制血压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