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福军 / 主任医师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提出的。他认为,幼儿乃至婴儿均有性欲,并把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异性父母一方的过度依恋,对同性父母一方无意识的妒忌现象称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 通过以下3点可进行预防和处理恋父情结:
①异性父母与孩子的亲近须有分寸。孩子最早、最多接触的异性,是自己的异性父母,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一般在3~5岁期间最容易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如果父母亲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依恋方式恰当,这种倾向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正常。但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虽小也有性意识,不加以引导和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
②鼓励孩子与同龄异性正常交往。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或出问题,往往采取封闭政策,限制孩子和异性伙伴交往,结果,却可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阻,把性能量转向异性父母。
③父母要对女儿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先是性角色教育,让女儿明白“男女有别”,自己和父亲之间应有一定的身体界限。其次,应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交往,与同龄伙伴交往的乐趣可弱化对父亲亲昵的需要。再次,父母的角色需要转换。父亲须改变过去对女儿过度满足的态度,坚定而委婉地疏远女儿,拒绝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相反,母亲则要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去接纳女儿,欣赏女儿,满足她的需要,不轻易批评指责她,还可主动和女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搂抱等亲昵动作和行为。